找到相关内容452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不是文化的主流

    我们有天坛有地坛有日坛有月坛,干嘛呀?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就为了保佑风调雨顺。但我们看中国儒家经典,就看《史记》、《战国策》,里边就有,你去给彗星拜,难道能让你的仇人不杀你吗?你去祭天,你不修德,难道你的老百姓会爱你吗?应该“修德以祠天”。定在这个格局里边。所以,怎么发展,儒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主流。所以佛教必须适应中华文化,做出种种的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因为王权过于强大,作了很多的不得已的扭曲。没有...

    明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73881905.html
  • 儒释道合流与理学形成

    春秋》和石介解《周易》,不重训访,而重义理,揭升了理学借用儒家经典以创立自身理论体系的序幕。其后周敦颐、张载儒、道结合,以"理"与"太极"和"气",奠定了理学的基础。至程颢、程颐时,更引入佛教华严宗的...  儒释道合流与理学形成   北宋时期,是在儒家经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的形成时期。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其中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辨方法和认识方法   理学,又称宋明理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3883409.html
  • 吕才的认识论、逻辑思想及其逻辑著述的推测

    吕才的认识论、逻辑思想及其逻辑著述的推测  综计叙宅经、叙禄命、叙葬书等残文三篇,不过两千二百五十余字,即称引儒家经典十四次(引易和孝经各两次、引春秋三次、引礼记七次),并且都是持之以为判定是非的逻辑根据。这一点,与其说是吕才信而好古,不如说是他在“稽古”的形式之下尊重历史事实。  吕才由于他把儒家经典的“设教”从伦理思想上加以解释,和阴阳家的宗教迷信区别开来,遂使他据“经谊”以反对迷信的理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448152.html
  • 印光大师——融合儒佛 力斥排佛

    学习儒家经典, 后改信佛教, 广览经书, 弘扬佛法, 各宗俱习, 内外兼通。一生著述颇丰, 现大多收录在《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内和《嘉言录》中。   一、主张儒、佛融合的原因   印光法师...印光大师曾经大力向世人推广儒家经典, 诸如《四书》、《十三经》等等。他认为《十三经》是先秦圣贤依据真理(天地无私之至理)和人人本具之良知而开发的做人、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儒家提倡个人...

    辛雷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0476964.html
  • 传统文化对慧远佛学思想之影响

    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支谦从小就染习汉话,深通文学;康僧会虽为西域僧人,但其“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有综涉”,对中国儒家、道家经典颇为熟知;鸠摩罗什为了更好地翻译佛经,在汉土学了十六年的中国文化...》)。慧远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且熟读道家和儒家经典,对传统的鬼神观念了如指掌,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因此,慧远既继承了印度佛教犊子部主张“有我”的观点,而且进一步结合我国古代灵魂不灭的鬼神观念,以法性...

    杨容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593138.html
  • 梁武帝的神不灭论新探

    梁武帝对神灭论的批判立场和批评意见,所征引的也全都是儒家经典文献和语录或《庄子》中的典故,除了在指出神灭论的反佛意图时出现了佛的字样,全文的思想阐述部分几乎与佛教没有明显的关系。文中引用《庄子》中的...各类宣验记和冥报录,在士人中则通常是出自居士之手的糅合儒释的护教文献。这类护教文献不是用佛教的经典或学说来论证佛教自身的理论观点或修行方式,而是从儒家或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论据,证明中土也有类似的...

    王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5442247.html
  • 朱熹哲学的研究进路

    其义,则最终仍应以哲学问题为轴线而说明之方能整体清晰。   朱熹又是敌论极多的一位哲学家,与张南轩辩胡宏《知言》中之性善性恶问题,与陆象山辩周敦颐《太极图说》问题,这不仅是对原始儒家经典的诠释问题,...解析,更要在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的脉络下来解析的道理。   四、从经典诠释的进路谈朱熹学思的纲要   此处所说的经典诠释指得是对於原始儒家经典的诠释,即是对於《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3455868.html
  • 从《论语义疏》看中古佛教词语的扩散

    受佛教影响  皇侃(488-545)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著名经学家,据《梁书》、《南史》之“儒林传”记载,皇侃出身名门望族,精通儒家经典,每逢讲经时,听众多达数百人,其《礼记讲疏》、《论语义疏》颇受皇帝青睐,因而拜受侍郎之职。《论语义疏》的主旨在于阐释儒教经典,所体现的思想观、价值观本来应该符合纯正的儒家理论体系,但是皇侃思想却深受释家学说的熏染,这是《论语义疏》掺杂大量佛教因子的根源所在。  《...

    周先林 化振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3162683.html
  • 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语言研究---匡鹏飞

    长期以来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音韵学,古代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训诂学方面,一是扩大了古书的注解范围,由佛教传入以前的以注释儒家经典为主,发展为魏晋南北朝时对佛家、道家等其他经典都有不少注释;二是受到佛教经典“讲疏”的影响,产生了“义疏”这种新的训诂体式;三是产生了一批注释佛经音义的高质量的训诂学著作,如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等。在...

    佚名

    |研究|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13534322287.html
  • 林则徐学佛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于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以教私塾维生,他自幼即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聪颖异常...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0545159.html